机器+视觉:摇橹船科技打造“工业眼睛”赋能数字化转型|全球时讯

(张霁雯) 机器视觉被称为“工业之眼”,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“信息入口”。前不久,重庆中科摇橹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摇橹船科技”)荣获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,被认定为重庆智能视觉科技创新中心。成立以来,摇橹船科技专注解决光电高精密测量难题,用机器视觉助推制造业高质量转型。

“工业眼睛”明察秋毫


【资料图】

在LED芯片制造领域,晶圆检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。晶圆是LED芯片的核心部分,单个晶粒尺寸小,传统人工显微目检效率低。如何满足生产中对LED芯片检测效率和精度的要求?

红船实验室内,白色光源不断频闪,设备正迅速扫描着晶圆光滑表面的缺陷。色差69处、斑状缺陷9处、点状缺陷48处……一旁的电脑屏幕上同步显示了检测结果。

“LED晶圆检测系统可实现微米级芯片表面缺陷的高动态范围成像,解决了光滑反光平面的表面检测问题。”软件算法工程师周福江告诉星光君,“自动化检测对缺陷的定位识别全面准确,解放人的双眼,有效提升了检测精度和效率。”

图为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测试LED晶圆检测系统。 张霁雯 摄

同时,一台矩形的相机不断发出蓝光,识别出零部件位置,引导机械臂从料框中进行抓取并传输,原本随意堆放的工件随即在传送带上呈现出一条直线。

据介绍,这种3D双目结构光相机能够实现大视野高景深下物体一次三维成像,擅长工业生产中视觉引导拆码垛、工件上料、定位装配等,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落地赛力斯、成都新得利电子等企业。

在实验室另一侧,一辆黄色的小车正沿着磁条引导的路径行走。机械设计师马虹耀说,这种潜伏牵引式AGV智能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场景中的物料搬运,能牵引重达1000kg的料车载荷,目前已落地隆基乐叶赋能光伏“智”造。

“AGV调度管理系统可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柔性定制,实现调度、运行、叫料、通信、统计等管理工作,减少人的重复劳动,为生产提质降本增效。”他说。

图为工业相机在生产中能够自主识别判断、无序抓取。 张霁雯 摄

简单来说,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做测量和判断,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。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,新型工业化的加速推进,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亦步亦趋。

要解决柔性制造、质量提升、设备运维等问题,离不开视觉,需要大大小小的“工业眼睛”帮助人们明察秋毫。利用“光+AI”的融合创新,为机器植入“眼睛”和“大脑”,在自动化设备基础上实现智能化,这正是摇橹船科技所做的事。

“光+AI”赋能数字化转型

光,即自研的光源、镜头、相机等硬科技产品,AI,即人工智能,指的是大数据的采集及在具体场景的应用。“光+AI”如何深度赋能智能制造,帮助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?摇橹船科技创始人郑道勤称,一个优秀的数字化转型方案,软件硬件缺一不可,否则会存在短板,软硬件并行开发,优势在于产品和解决方案交付时自主可控、协同高效、竞争壁垒较高。

正因如此,在机器视觉的赛道上,摇橹船科技努力做好硬科技产品,坚持走软件和硬件双轮驱动的道路。公司在产品创新、硬件开发、软件测试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能力,面向制造业研发了机器视觉器件、智能化传感硬件、智能工业机器人、AI智慧平台等,已为上百家国内外企业提供智能视觉装备及解决方案,并在汽车制造、半导体、光伏制造、轻工皮革、航空航天等数行业得到应用。

图为摇橹船科技智能视觉科技创新中心。 受访者供图

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,靠生态伙伴才能把体系建起来。摇橹船科技的愿景是构建一个“光+AI”的生态体系,做数字经济生态有益的参与者、建设者。

近年来,摇橹船科技不断加大技术研发领域投入,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、重庆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,打造“产、学、研”合作基地,推动创新要素集聚,提升人才团队的创新能力,被认定为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、重庆市企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。

2022年,公司又获批成为重庆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与各合作高校在光电测量、智能制造领域加强产业技术研发、产品创新、成果转化,有效推动技术落地实践、科研成果经济价值转化。

重庆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,数字重庆建设正加速推进。“产业数字化是时代的新课题,不同的行业、规模、体量的企业,甚至同一类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,受制于管理水平、科技水平等方面,都决定了这条路没有照搬照抄的通用型解决方案,只能是各具特色的‘小锅菜’。”郑道勤称,重庆制造业基础深厚,工业场景丰富,转型升级步伐越来越快,摇橹船科技将坚持问题导向、瞄准工业制造的难点解决实际问题,切实帮助企业降本、提质、增效,助力制造企业精益数字化转型。 (完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