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力争到2027年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全国领先
原标题:重庆发布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到2027年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全国领先
(资料图)
3月2日上午,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《重庆市“十四五”时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施方案》(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解读新闻发布会。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将深化中心城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分期分批启动其余区县(自治县)“无废城市”建设。争取到2025年,全域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“无废城市”共建机制基本建立,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,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。
据介绍,《实施方案》聚焦全域“无废城市”、数字化“无废城市”和川渝“无废城市”共建,提出了“5+5+10”系统任务,即围绕工业、农业、建筑、生活、危险废物等5大领域发展模式问题,强化制度、技术、市场、监管、全民行动等5大体系建设,实施强化顶层设计引领、深化源头减量措施、优化收运体系建设、提高资源利用水平、优化提升处置能力、提升风险防控能力、推动完善支撑体系、构建全民行动体系、加强区域交流合作、坚持创新引领示范等10项重点任务。
为打造跨区域“无废城市”共建排头兵,川渝两地将积极探索开展跨省市“点对点”定向利用豁免管理,推进毗邻地区利用设施共享;探索联动推进国家电网川渝电力公司建设“无废集团”;开展固体废物领域减污降碳路径及数据核算方法研究;推动重庆中心城区与成都市“双核”无废联动,强化四川省广安市融入重庆都市圈无废共建,联合推动高竹新区无废建设等。
通过一系列举措,重庆将力争到2025年,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,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“一张网”,废弃农膜回收率90%以上,分类收运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,原生生活垃圾实现“零填埋”,建筑垃圾规范消纳率达到100%等。到2027年,将形成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成果,实现全域“无废城市”、数字化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全国领先。
新闻多一点>>>
重庆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六大关键词
关键词 全域覆盖
2023年,重庆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将实现全域覆盖,新增城市生活污泥处置能力4万吨/年,实现中心城区污泥处置从协同处置为主向专业化处置为主转型,新增危险废物处置能力10万吨/年,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500吨/日,基本实现主城都市区原生生活垃圾“零填埋、全焚烧”。
关键词 无废城市细胞
我市将出台《重庆市“无废城市细胞”建设技术指南》,建设一批“无废城市细胞”。比如,在“无废菜市场”、“无废医院”、绿色低碳工厂建设、生活垃圾分类及经验模式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;探索开展“无废集团”建设试点,深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“白名单”制度;在全市1至2个基础好、意愿强的区县开展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融资模式创新试点。
关键词 绿色建筑
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期内,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、减少污染、为人们提供健康、适用、高效的使用空间,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。今年末,我市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到85%以上。到2025年末,全市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将达100%。
关键词 零填埋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市将加快推进6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和6个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建设,实现主城都市区、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垃圾焚烧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全面覆盖,确保原生生活垃圾“零填埋”。
此外,通过深化街道(镇)、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,健全以家庭厨余为重点的垃圾分类成效评估机制等措施,今年我市将争取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40%,其他区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7%。
关键词 静脉产业园
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发展,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市将优先打造渝北、璧山、潼南等3个工艺技术水平一流、协同处置效应明显、生态环境友好的综合性“静脉产业园”。2030年前,重点培育渝北、璧山、潼南、綦江、荣昌、垫江、开州、黔江等8个综合型静脉产业园。到2035年,全市共打造建成24个静脉产业园。
关键词 绿色工厂
我市将大力推进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建设,从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减少固废的产生。到2025年,力争培育市级绿色工厂400家;加快工业固废规模化高效利用,争取到2025年,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,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70%以上。(记者 吴刚 廖雪梅)